创新中心顺利召开一批2021年基金项目云上结题验收
2022年11月1日,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依据2021年度《关于发布“盛虹•应急保障与公共安全用纤维材料及其制品科研攻关项目”结题办法通知》,以线上+线下的方式组织专家,召开了由西安工程大学、苏州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通大学,中纺标检验认证、福建永荣锦江承担的“耐高温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防水透湿性能调控”、“海藻酸钠/磷虾蛋白神经导管材料的湿法宏量
2022年11月1日,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依据2021年度《关于发布“盛虹•应急保障与公共安全用纤维材料及其制品科研攻关项目”结题办法通知》,以线上+线下的方式组织专家,召开了由西安工程大学、苏州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通大学,中纺标检验认证、福建永荣锦江承担的“耐高温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防水透湿性能调控”、“海藻酸钠/磷虾蛋白神经导管材料的湿法宏量制备关键技术”等共6个项目的结题验收会。创新中心董事长梅锋、主任王玉萍、研发总监徐锦龙、工程技术总监汪丽霞以及研发部成员,青岛大学牛海涛教授,各项目负责人参与会议。
会议伊始,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博士赵润代中心王玉萍主任主持会议,逐一介绍与会专家情况,简要介绍了“盛虹·应急保障与公共安全用纤维材料及其制品科研攻关项目”专项基金设立的背景、意义以及影响;并对各项目承担单位对于基金项目的支持及所开展的卓有成效的研发、生产、市场应用等工作予以感谢。随后,各项目组负责人分别汇报项目开展情况。
“耐高温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防水透湿性能调控”项目该项目采用具有疏水性、耐高温、抗酸碱腐蚀特性的含氟聚酰亚胺作为基体,利用静电纺丝法直接并连续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的微孔纤维膜,并通过调节纺丝前驱体溶液的物相组成以及纺丝工艺参数对纤维隔膜的微观结构和物化性质进行调控,制得具有耐高温特性的防水透湿聚酰亚胺纤维膜。依据GB/T 12704.1-2009标准性能指标要求,材料的透湿性能达到4级以上,在保温隔热和特种防护领域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前景。项目发表论文3篇,形成新产品2项。

“海藻酸钠/磷虾蛋白神经导管材料的湿法宏量制备关键技术”项目项目设计开发了基于海藻酸钠与磷虾蛋白的内外双流道梯度湿法成型-盐溶液溶剂原位冷冻致孔技术,实现了神经导管材料的湿法宏量制备。制备的神经导管材料具有多重交联(海藻酸钙离子交联、蛋白质钙离子交联与海藻酸盐/蛋白质交联和多维氢键)结构,同时具有径向梯度孔结构、内壁导向凸起结构和高孔隙率结构,保障了神经导管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有助于神经细胞分化生长等特性,为生物医学领域提供一种新材料。提出的皮层溶液、芯层溶液和凝固浴液近粘度策略,有效解决了皮层与芯层的分离和变形,同时芯层的存在可形成对皮层的支撑,有效避免了管状材料成型和冷冻致孔中因体积收缩而产生塌陷、变形问题,为大口径多孔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项目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件;发表SCI收录论文5篇。

项目制备了具有高弹及良好亲肤性的防水透湿透气材料;探索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湿纤维膜的制备工艺,形成了一种能够稳定、高效制备纤维平均直径3.93μm,纤维膜平均孔径3.81μm的热塑性聚氨酯纤维膜制备技术;研究了纤维膜的透湿量随纺丝电压、辅助气流风速、纺丝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单向变化的趋势和纤维膜静水压值主要受纺丝时间的影响因素。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纤维膜的最大透湿率(洗前)为2970 g/(m2·24h),防水性能(洗前)为4.4 kPa。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2项,发表文章1篇。

“新型功能纤维在安全防护纺织品中的应用和标准化研究”项目项目完成了GB/T 17591-××××《阻燃织物》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分别对装饰用织物、交通工具内饰用织物和阻燃服用织物三大类产品,增加了烟密度等级、热防护性能值、垂直燃烧速度、耐磨性能等指标,调整了断裂强力、撕破强力等指标。完成了FZ/T ××××-××××《阻燃织物 火焰蔓延测试方法》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分别对聚乳酸熔喷无纺布、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品在医用防护领域防护机理进行了研究;对芳纶、聚酰亚胺、聚芳酯等新型功能纤维及其制品在高阻燃、熔融金属飞溅、电弧防护领域中防护机理进行了研究;对芳纶、聚酰亚胺、聚芳酯等防护用功能性纤维材料使用与维护过程中的特征进行了研究,为相关防护类标准制定提供理论基础。项目发表期刊论文2篇,形成研究报告1篇。

项目研究了防切割聚酰胺6母粒的制备、熔融纺丝工艺的优化、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产业化技术,将玄武岩作为增强聚酰胺6强度和模量的材料,直接通过在线添加共混纺丝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提供了一种防切割性能优良的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经第三方检测,防切割聚酰胺6纤维织成的手套符合ISO 13997 B级要求(可耐6.6N的切割力),FDY产品物性符合GB/T16603-2017标准 。项目申请发明专利1项及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论文1篇。
项目成果已进行产业化推广。
“高强锦纶织物耐久阻燃防熔滴抗紫外防护面料的研发”项目项目已完成了系列硫系阻燃剂的筛选、阻燃抗紫外高强锦纶防护面料的开发、阳离子树脂提高功能耐久性技术的开发、生物质大分子含硫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开发的面料达到既定的技术指标,成果具有推广价值。项目申请专利2项,其中获得授权1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企业标准1项,培养研究生3名。
评审组专家对各单位承担完成的高水平、高质量的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项目获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表示,各基金承担单位积极组织科研攻关,为补足产业技术短板、调整升级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创新驱动、加快融合产业创新链产业链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应急保障与公共安全用纤维及制品领域的丰富成果和强大的研发实力,可以洞悉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作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所具有的凝聚行业资源,促进行业相关领域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协同科学研发、攻克关键共性技术、推进成果快速转化的实力和能力。
创新中心致力于通过积极聚焦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化研究等科学问题,协调各方力量,形成攻关合力;通过开展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课题研究,为健全我国应急保障与公共安全用材料及制品体系、全面提升产业自主可控能力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