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3天 | 2023中国·先进纤维新材料未来技术发展国际学术会议有哪些看点,一起先睹为快

倒计时3天 | 2023中国·先进纤维新材料未来技术发展国际学术会议有哪些看点,一起先睹为快

REC大会时间:2023年7月10日(星期一)8:30—12:00大会地点:苏州吴江盛虹万丽酒店(苏州吴江盛泽哈密路199号)大会主题:纤维改变世界 创新引领变革大会看点1、院士、专家、学者探讨先进纤维新材料及未来技术发展2、“高性能纤维及纸基材料产业化技术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启动3、长三角生态纺织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及成果发布会议主题报告 徐卫林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报告题

de0ba25f46f7dd3b4b7c7a532f99bf1b.png


REC

  • 大会时间:2023年7月10日(星期一)8:30—12:00

  • 大会地点:苏州吴江盛虹万丽酒店(苏州吴江盛泽哈密路199号)

  • 大会主题:纤维改变世界 创新引领变革



大会看点

1、院士、专家、学者探讨先进纤维新材料及未来技术发展

2、“高性能纤维及纸基材料产业化技术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启动
3、长三角生态纺织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及成果发布



会议主题报告


676214fd0141591738238be4f7ac71c2.png

    徐卫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
报告题目:
生物医用纤维技术及发展趋势
摘要内容:
针对目前快速发展的新型生物医用纤维材料及其相关加工技术,围绕我国可降解与不可降解生物纤维材料的发展进行研究,系统总结了生物医用纤维种类,先进的纤维加工手段,生物医用纤维物理特性及其生物相容性和纤维应用领域。预测未来生物医用纤维材料的发展趋势和重点关注领域。


06caeb054dc3735f3b8dbb891c1ed26e.png

    古月文志

日本工程院院士、东京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纳米纤维素在铝/水反应制氢中的催化作用与机理
摘要内容:
/水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现场。苛性是用于/水反常用催化其所需添加量通常是的重量的1.5倍。苛性/水反的最大痛点。基于使用纤维/水反绿催化新技。本报道着重介绍该纤维的制方法,构造特征表征方法催化机理及/水反氢中的应用。


78fee1e682caf1b8fe995ac6610f1ef8.png

    王训该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纤维与环境
摘要内容:

该报告会以全球视野来看纤维与环境的关联,该关联从工业革命的早期开始。众所周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纺织工业开始的;自那以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累积排放量几乎成指数级增加。纤维生产和纺织加工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已经备受关注,今后还会如此。该报告还会介绍纤维和纺织生产与环境相关的最新研究例子。


896b89ffb95bfa429ffe0632c547e867.png

    王华平

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总经理、 东华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双碳背景下纤维新材料领域的发展趋势

长三角生态纺织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发布

摘要内容:

随着碳交易、碳税和“产品碳标签”制度的逐步实施,碳排放已不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而是被货币化后与企业运行成本密切相关的因素,中国化纤企业将面临国际、国内双重考验。构建节能减排低碳生产技术体系是保证化纤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化纤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中仍然需要承担重要的减排任务,这将是巨大的挑战,也是机遇。

本报告将从低碳支撑体系低碳运行体系低碳制造体系,主要包括:生产过程所需的能源动力清洁化、生产制造的原辅料等低碳资源、先进的低碳工艺、低碳产品开发、低碳应用领域以及纤维的再生循环技术等方面介绍双碳背景下纤维材料发展趋势。


cc616b5a68934407f0c8e988f7d8529e.png

    杨卫民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聚合物熔体微分静电纺丝技术及电纺纱线制备
摘要内容:
聚合物纳米纤维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全球竞争激烈的高端新材料。熔体电纺具有“零溶剂”绿色环保优势,且适用于难溶解的PP、PE,可降解的PLA、PCL、耐高温的PI、PEEK等众多热塑性材料,是纳米纤维绿色制造的重要方向,但难度极大,必须突破从溶液电纺到熔体电纺带来的高压电绝缘、毛细孔堵塞、高粘熔体细化等多重技术屏障。长期以来,国内外众多研究者努力探索着熔体电纺的可行路径,但始终未能突破。
对此,项目团队在颠覆正负电极加载方式的基础上,独创发明聚合物熔体微分静电纺丝新方法,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组建起多校合作、学科交叉、产学研协同的创新团队,经过十余年不懈努力,研究揭示了高压静电场中聚合物熔膜微分成纤机理,构建了聚合物熔体微分电纺纳米纤维绿色制造技术理论框架,发明多场耦合纤维超细化成套技术,在国内外率先实现了聚合物熔体电纺纳米纤维绿色制造技术的产业化。


921474109a3433f4fce49f2517785d76.png

    Lingxue Kong

Deakin University Prof.
报告题目:
Deposition of multilayer structure on chemically activated woven carbon fibres for photocatalytic applications
摘要内容:
Photocatalytic membrane reactors (PMRs) typically comprising a two-layered structure were recently developed to simultaneously separate and convert CO2 to other chemicals in an integrated unit. Unfortunately, their performance is restricted by the agglomeration of the photocatalyst fillers in a polymeric matrix. To overcome this issue, three-layered PMRs, including the nanoporous heterojunctions of Ti-V/Ce bimetallic oxides sputtered on the neat/activated carbon fibre cloths (CCs), followed by coating with Pebax®1657 were fabricated in this study. Each component of this hybrid system was improved. For instance, the applications of CC could be restricted due to their inertness and low specific surface area. To overcome these issues, chemically activated CCs (ACCs) were prepared by potassium hydroxide (KOH) to homogeneously create pores on the fibre surface at lower temperatures. Herein, various weight ratios (WRs) of the CC to the etchant (KOH) we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the porous structures were formed. Despite a decrease in the diameter of the etched fibres, their specific surface area was enhanced compared to the neat CC. It stemmed from the deepening mechanism for the pore growth and the intercalation of the metallic potassium generated during an etching redox. ACC with WR=1 wt%/wt% provided a sufficient specific surface area, appropriat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suggesting it as an optimum substrate for the 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and membranes.


9d9ade5bf0b8a6105d0b35db70176d0f.png

    王宏志

东华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面向智能服装的可穿戴电子器件
摘要内容: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蓬勃发展,服装作为人体的第二层皮肤,成为可穿戴电子产品的重要载体。人类对服装的各种需求,如能源供应、健康监测等,推动可穿戴技术多样化开发,促使服装的智能化变革。本报告将围绕智能变色、传感、能量存储与转化、致动器件,介绍可穿戴电子器件的低维化、柔性化、集成化思路和策略,致力于从功能材料的选取、器件结构的设计入手,交叉纺织、微电子、计算机等学科,推动可穿戴电子产品与服装的融合。


cb8e04269632cf0cf3f45a98fb27d07e.png

    李 鹂

英国皇家艺术学会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设计在科技主导的世界之道-设计科研的美学
摘要内容:
科学涉及对自然及其机制的系统和哲学研究,而艺术则涉及美和情感的表达。从纺织行业的角度来看,如何从科技领域中获取艺术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李鹂教授将重点探讨美学对科学的作用,主題围绕对客户体验的理解、社会需求和过去以预测未来。美学研究方法以用户为中心的角度解决复杂问题,并发展新思维,启发新的可能性。这些研究带来的发现、发明和发展已被世界上许多大型纺织企业采用,实现了有效和切实的知识转移和市场应用。






2023中国·先进纤维新材料未来技术发展国际学术会议由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纺织行业智能纤维技术与制品重点实验室共同牵头主办


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2019年6月25日正式获工信部批复,采用“公司+联盟”模式组建全国第1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5家领军企业及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为股东。股东单位汇聚了聚酯纤维产业链、聚酰胺纤维产业链、高性能纤维产业链的众多领军企业及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市场地位突出,行业背景深厚。百余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联盟。围绕高端用纤维材料及纺织品、功能纤维新材料、前沿纤维新材料等领域,构建功能纤维高效成形中试与产业化平台、前沿纤维培育与孵化平台、纤维工程设计与应用集成平台等。


68b8163c5c1168c408a8f5a56f42a263.png


纺织行业智能纤维技术与制品重点实验室由东华大学主导成立,2019年被认定为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是服务行业的应用基础类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以极端环境用高性能纤维、智能纤维与可穿戴技术和纤维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为三个抓手,面向国际前沿、国家战略、学科发展、行业急需,汇聚一批高水平人才,开展智能纤维材料的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引领国际纤维材料和纺织学科发展,建设学科交融、人才辈出、开放联合的行业一流实验室。未来,实验室将按照四项任务对智能纤维织物领域前瞻布局,把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全球有影响力的智能纤维及制品学术交流与科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学科和行业精英人才培养和汇聚中心!


8bcca160c2d51570ee571f061922d9a2.png

2021年10月29日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下载附件报名,了解更多内容

附件1 :“2023中国·先进纤维新材料未来技术发展国际学术会议”会议回执表

f8736b7c65094c8cb860cd7c5faa6fcb.png


附件2:乘车参考路线——苏州吴江盛虹万丽酒店

394110444b36fdea75957ac84176782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