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倒计时1天 | “2023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材料与技术创新论坛”最新议程

分论坛倒计时1天 | “2023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材料与技术创新论坛”最新议程

REC论坛时间:2023年9月7日(星期四)8:30—17:20大会地点: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滨海大道青岛世界博览城S5馆-1会议室论坛主题:自主创新 融合发展 论坛最新议程 报告嘉宾介绍 林化强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研究室高级主任研发师,吉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博士,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主

6b4bf1ba116c031df2004bb3a65cd5e2.png



REC

  • 论坛时间:2023年9月7日(星期四)8:30—17:20

  • 大会地点: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滨海大道青岛世界博览城S5馆-1会议室

  • 论坛主题:自主创新 融合发展







 论坛最新议程 


f5d767c4939a039d3456ae401f3adcd9.png

ff2c5d5c6cabc8246b8e5ddbd4e0811c.png


报告嘉宾介绍


 林化强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8c6aa0ff261d0c4eb3bd2f19f5cd5f07.png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研究室高级主任研发师,吉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博士,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

主要负责轨道交通车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规划和轨道交通车辆关键材料部件国产化研制与安全可靠性研究工作,在轨道交通车辆材料加工成型方法与控制工艺、材料连接方法与控制工艺、材料表面改性与长效功能防护涂层和材料服役安全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开展了具有轨道交通车辆行业特色的系统性研究工作。

承担负责“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课题,起草发布国家标准“GB/T37616-2019铝合金挤压型材轴向力控制疲劳试验方法”1项。撰写发表SCI检索英文论文11篇,EI检索中文论文1篇,核心期刊检索中文论文7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


 官 磊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47eef0853f2a2165b0ba2abd32271f64.png

中共党员,工学博士,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技术首席,特种轴承材料专业带头人。 

主持承担了多项总装预先研究、科工局军品配套、载人航天系统用轴承、舰载机机载特种轴承、173计划等研究项目和型号任务。 

引领性开展了低密度耐高温抗腐蚀合金材料应用研究及轴承研制,提出了特种轴承“型号设计与组机牵引-材料设计与制备-轴承设计与精密加工-分析测试与应用评价”一体化协同制造和应用的思路,牵头组织了全国优势技术力量突破先进结构与功能一体化轴承制造关键技术。


 雷兴平 

新美测(青岛)测试科技有限公司
1164db2f4171fe8f17c9bf60a2ffe61d.png

1986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及工程专业,同年分配至西安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理化室工作,从事非金属材料测试工作37年,1998年授予高级工程师,2001年受聘为航空非金属性能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同年担任中航工业检测及焊接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系列培训教材《复合材料》老师,参与编制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技术《复合材料》教材编写。


 徐锦龙 

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
190a05b835fdee2ef240b5a2b2de2c9a.png

博士,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技术总监,从事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材料研究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科技计划研发项目及省市各级重大科技项目,在高分子材料合成及纤维加工成型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是实践基础,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多个成功事例和丰富的经验。申请/授权的发明专利有70多件。


 任学冲 

北京科技大学
0830b1f1deb580f91a90ff6db8fbb0dd.png

2007年获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研究员,力学与结构工程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金属材料与结构的力学行为及服役性能研究。近年来,主要开展了国产高速列车车轮、车轴的开发和性能评价研究,主持完成了高速车轮、车轴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了国产高速列车车轮研发的863项目和973项目多项。参与完成了高速车轮国产化研发和评价工作,近年来发表关于高速列车车轮材料力学行为及服役性能研究论文40余篇,获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袁 华 

青岛大学

de0fc82b80fe386b34fb7f3cebdaae73.png

博士,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副教授,山东省优青,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区域联合基金和青年基金共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2项和青岛市项目1项;主持横向项目8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员先后完成了国际合作、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等科研任务。获分析测试协会二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第三位),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如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J. Colloid. Interf. Sci., Appl. Surf. Sci.,Chin. J. Chem.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夏少华 

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78cd462196de2aebb51aad7333153317.png

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材料工艺研发中心副主任。

主持及参与制定铸造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各一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17篇。近年来荣获中车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中车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中车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2018年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2020年入选铸造国标委专家委员会成员,现任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副理事长。


 张 刚 

四川大学
566aaa9079339183ddb5b6c616946c26.png

四川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聚芳硫醚、聚芳酯、特种聚酰胺等树脂分子构建-催化合成-产业放大/性能研究及高性能分离膜开发。主持国家宇航基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重点研发计划及企业项目多项,在Chem. Soc. Rev.,ACS Appl. Mater. Inter., J. Membr. Sci.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第一/通讯),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36项,参编专著《聚芳硫醚材料》。获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创业团队,国际先进材料协会提名奖章,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优秀青年人才,担任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特聘专家,潍坊市科技人才顾问,《塑料工业》编委。


 李志强 

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

a95cd987cfeecaf46ee5f42bd9123ba4.png

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轨道车辆工程系副主任,机电学院材料与精益成形研究所所长,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绿色制造分会理事。

研究方向为轨道车辆结构可靠性设计,从事轨道车辆零部件材料-结构-工艺协同设计、有限元仿真、疲劳失效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或参加了国家、省部级和企业委托项目数十项,参编铁路行业标准1项,获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1项,完成“轨道车辆钢质制动盘”等科技成果转化3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批专利10余项。


 陈 利 

天津工业大

09e563c5a177bfa403e4a63791f8a2c6.png

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天津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院院长、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三维纺织结构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嫦娥卫星、神舟飞船、火星探测等重大工程中,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4项。


 孟 政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e150634b542b50e11ecd6990b1c70056.png

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中建材科创院电致变色中试线主任。主要从事电致变色智能玻璃制备与表征及材料测试分析技术工作。主持或参与14余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中独立主持6项,包括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和1项朝阳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重点项目等。发表学术论文18余篇,其中5篇SCI/EI收录。主持国家标准1项,参与行业标准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授权11项。2021年作为第二完成人的《光谱调控功能薄膜设计、智能制造与应用技术》荣获第七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大面积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智能节能玻璃基础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荣获中国感光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


 许永春

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66c72344a7fd622807a2c39ffd04b878.png

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天津市紧固连接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

主持完成1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3部。授权专利6项。


 史宝会

青岛大学

298a0d7cbc2f069432f9014d21a87031.png

青岛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纤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成型(二维、三维编织/机织等)、力学数值分析(多尺度有限元)、特种纤维织物成型等研究,在纤维复合材料领域应用研究方面形成特色与优势。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Matter、ACS Nano、Nano Letters、Nano Energy、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Com part B、IJDM、ACS Appl Mater Inter、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等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项目、山东省基金项目、十四五项目子课题、山东省急需紧缺人才重点项目等10余项。以技术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入选山东省重点扶持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山东省滨州市科技副总等荣誉奖励。当前担任《现代纺织技术》学术编辑,并多次邀请在国内国际纤维复合材料会议做报告,成果得到同领域专家初步认可。


 刘 爽 

厦门当盛新材料有限公司

8f2d65d6aa93f7f3620820cbb6eb0c7b.png

厦门当盛新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安全防护创新联盟闪蒸法链主企业,带领团队获得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单位(第一批),和团队一起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


 王 桦 

武汉纺织大学

86bd94970f0aee9730a0eb26b8f30c8c.png

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特种纤维和产业用纺织品的研究及产业化技术开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全国纺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化纤行业杰出工程师、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贡献专家、湖北省“楚天学者”、湖北省“武汉英才”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是我国PPS纤维的奠基人和引领者。先后主持和主研国家重大支撑计划、国家发改委、国家863计划、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四川省重大科技支撑项目等30余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6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7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