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低碳日到来之际,纺织行业发布碳中和标准
2024年5月15日为全国低碳日,主题是“绿色低碳 美丽中国”。在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已制定《纺织行业碳中和工厂创建和评价技术规范》《碳中和纺织品评价技术规范》《纺织品碳标签技术规范》三项团体标准,标志着中国纺织行业迈出了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一步,将发挥标准在引领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必将推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变,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
2024年5月15日为全国低碳日,主题是“绿色低碳 美丽中国”。在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已制定《纺织行业碳中和工厂创建和评价技术规范》《碳中和纺织品评价技术规范》《纺织品碳标签技术规范》三项团体标准,标志着中国纺织行业迈出了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一步,将发挥标准在引领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必将推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变,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于2017年发起“碳管理创新2020行动”推动行业企业自主减排行动,推动行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2021年在国家双碳目标基础上启动“时尚品牌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64家行业重点品牌和制造企业加入该计划。
依照工信部《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三项团体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标准自2022年7月起立项,共历经20个月于2023年12月15日完成起草工作和审批,2024年3月实施。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的组织下,总计22家“时尚品牌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行动企业和9个分行业组织分别参与到标准起草工作,起草小组在过程中进行了多轮研究讨论及专家咨询,对重大问题进行审慎研究,最终达成共识形成标准发布稿。
CNTAC 187
《纺织行业碳中和工厂创建和评价技术规范》
科学控碳,规范中和
全球政策不断带动“碳中和”热点,碳中和工厂已成为工业低碳转型重要抓手。《纺织行业碳中和工厂创建和评价技术规范》标准对纺织企业碳中和工厂创建和评价流程进行了规范,对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以及评价阶段中各个步骤做出详细指引。
为驱动企业采取实质性减排措施,激励企业参与并保证严谨科学,标准设置梯级难度,将碳中和工厂划分为“计划级”“达标级”“先进级”;其中,标准特别对“自主减排”进行了明确规定,将自主减排比例作为划分碳中和工厂等级的重要依据,只有自主减排达60%以上的企业才可评为“达标级”,而自主减排达80%或成功开发碳中和产品才可进阶为“先进级”。
此外,标准创新性地将碳中和产品设定为先进级的关键达成要求选项之一,一方面可链接到《碳中和纺织品评价技术规范》的协同应用,另一方面产品作为纺织行业上下游、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重要载体,对于探索和推广绿色消费路径和传递绿色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为驱动企业真正减排和防止洗绿现象滋生,起草组关注到企业公开宣传中模糊话术造成误导的问题,标准中特别对“信息披露与监督机制”进行了明确规定,对碳中和工厂“创建声明”和“实现声明”中隐藏关键信息的表述“零容忍”,对企业宣传/公众沟通话术做出规定,避免模糊表述造成信息误导。
CNTAC 188
《碳中和纺织品评价技术规范》
全链控碳,产品先行
当前国际国内政策监管趋势共同驱动“碳中和”成为焦点议题,纺织行业亟需布局碳中和产品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在全价值链减排的目标下,产品正在成为企业可持续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
《碳中和纺织品评价技术规范》创新性确立碳中和纺织品评价流程,合理化设定纺织品系统边界,规定边界内应涵盖被评价产品功能单元至少95%的排放。标准明确了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确保纺织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的精准计算,提出纺织品碳足迹数据质量等级评价方法与示例,强调对占碳排放总量至少前80%的关键投入/产出实施精细化数据质量评分。
为引导企业设定减排路径与措施,强化企业环境责任,标准规定产品碳中和管理计划要秉承“减排优先于抵消”的核心原则,全面覆盖减排时限、目标、措施及计划采取的碳足迹抵消策略等。另外,开展评价的主体应在年度公开报告中披露减排进展。在减排实践方面,标准明确了直接减少产品碳足迹的措施,而对于不可避免的排放,则引入碳抵消机制,提倡通过被认可的碳信用来抵消剩余排放。最终开展碳中和纺织品评价的主体应依照标准要求完成产品碳中和实现声明。
CNTAC 189
《纺织品碳标签技术规范》
绿色消费,碳明足迹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控制碳排放”已日渐成为主流共识,生产端和消费端对绿色标识的需求也愈发明显。《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明确“有序推进碳标识在消费品领域的推广应用,引导商场和电商平台等企业主动展示商品碳标识,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碳足迹较低的产品。”
《纺织品碳标签技术规范》着重规范纺织品碳足迹披露细节,细化披露层级,以“应披露”“宜披露”和“可披露”进行科学划分,便于披露主体以公开透明、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信息披露,助力消费者绿色消费决策。标准通过设立标签数据有效期的普适规则以应对纺织品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多样化的市场特性,并对特殊情况予以说明,确保灵活性与实用性并存。“基本披露”、“详细披露”和“完全披露”的等级设定确保了标签内容丰富多元,既满足基本披露需求,又鼓励深度披露,引领行业提升环境信息的公开透明度。通过规范自我声明与独立第三方声明内容,强化了碳标签声明的严谨性与可靠性,增强了消费者和市场的信赖基础。
此标准填补了国内纺织品碳标签领域的标准空白,明确指导纺织品碳标签的标准化和透明度,通过界定统一的碳标签展现形式,助推纺织行业实践规范化碳标签管理。对纺织企业而言,为其提供了系统性的碳标签技术框架,促进企业层面的绿色发展;对消费市场而言,可以引领消费市场向低碳转型,倡导绿色消费,共促绿色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新模式。
1.推动绿色制造,培育新质生产力
2.优化产品结构,满足绿色消费需求
3.促进管理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项标准将推动企业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项标准的实施需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必将带动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形成新的组织生产力。
2024年5月30-31日,中国纺联将于北京举办第3届“气候创新·时尚峰会”,届时对三项标准予以介绍并启动标准试点工作,与利益相关方共同讨论行业碳中和解决方案。

参会报名扫描左方二维码
报名截止日期为5月28日
结语
低碳转型,纺织先行。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推进者。中国纺联将以三项标准为支点,持续引导中国纺织行业更多相关方加入气候行动,推动行业加快实现价值链上的“碳”协同、“碳”合作,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产业特色的碳核算及低碳评价体系,助力实现国家减排目标,推动全球时尚产业绿色变革。
感谢以下评审专家对三项标准提出审查意见:
姓名 | 单位 | 职称/职务 |
叶燕斐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 一级巡视员 |
柴麒敏 |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 | 规划部主任 |
尹耐冬 |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 前副理事长 |
杨 萍 |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 | 副主任 |
李 燕 |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 | 研究员 |
李 方 | 东华大学环境学院 | 教授、副院长 |
姜 蕾 | 北京服装学院 | 教授 |
高尔基 | 财新智库 | 执行总裁 |
唐 进 | 中创碳投 | 首席技术官 |
唐雪梅 | 清华大学山西院碳中和中心 | 副主任 |
黄 敏 | 必维Bureau Veritas认证 | 碳产品技术经理 |
李 鹏 | 德勤中国Deloitte China | 气候变化总监 |
曹 原 | 商道纵横 | 零碳项目首席顾问 |
袁 圆 | 汇丰银行 | 气候事务总监 |
章 辉 | 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 教授级高工 |
高 铭 | 必维申美商品检测(上海)有限公司 | 高级工程师 |
丁 晴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 | 副研究员 |
类别 | 单位名称 |
组长单位 |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
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 |
副组长单位 | 兰精(南京)纤维有限公司 |
晨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达利(中国)有限公司 | |
广东前进牛仔布有限公司 | |
安莉芳(山东)服装有限公司 | |
成员单位 | 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盛泰智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赛得利(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
四川丝丽雅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
浙江理工大学 | |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 |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 |
中国服装协会 | |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 |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 |
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 | |
北京智慧净零咨询服务中心 | |
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 |
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
迪畅(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
宁波太平鸟时尚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 |
特步集团有限公司 | |
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劲霸男装(上海)有限公司 |
类别 | 单位名称 |
组长单位 | 纺织产品开发中心 |
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 |
副组长单位 | 兰精纤维(上海)有限公司 |
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 |
广东前进牛仔布有限公司 | |
安莉芳(山东)服装有限公司 | |
杭州誉依科技有限公司 | |
赛得利(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
成员单位 | 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 |
盛泰智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晨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四川丝丽雅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
浙江理工大学 | |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 |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 |
中国服装协会 | |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 |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 |
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 | |
迪畅(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
北京智慧净零咨询服务中心 | |
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 |
劲霸男装(上海)有限公司 | |
宁波太平鸟时尚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 |
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特步集团有限公司 | |
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类别 | 单位名称 |
组长单位 |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
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 |
副组长单位 | 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
兰精纤维(上海)有限公司 | |
达利(中国)有限公司 | |
盛泰智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晨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成员单位 | 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四川丝丽雅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
安莉芳(山东)服装有限公司 | |
广东前进牛仔布有限公司 | |
赛得利(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
江苏恒田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 |
浙江理工大学 | |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 |
中国服装协会 | |
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 |
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
北京智慧净零咨询服务中心 | |
迪畅(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
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宁波太平鸟时尚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 |
特步集团有限公司 | |
劲霸男装(上海)有限公司 |
(来源:中国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