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路先锋、绿动未来』
『碳路先锋、绿动未来』2025气候创新·时尚大会平行会议“碳中和行动与时尚气候创新”在京举办6月25日全国低碳日,第四届“气候创新·时尚大会”在北京举行,强化纺织行业企业在低碳转型方面的引导与交流,提升纺织行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的创新能力。会上发布了多项重要报告,包括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气候创新行动的进展与展望、中国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企业气候行动研究报告、中国纺织业脱碳可再
『碳路先锋、绿动未来』2025气候创新·时尚大会平行会议“碳中和行动与时尚气候创新”在京举办
6月25日全国低碳日,第四届“气候创新·时尚大会”在北京举行,强化纺织行业企业在低碳转型方面的引导与交流,提升纺织行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的创新能力。会上发布了多项重要报告,包括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气候创新行动的进展与展望、中国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企业气候行动研究报告、中国纺织业脱碳可再生能源投资可行性分析,以及纺织行业产品数字护照DPP白皮书。
下午举行的“平行会议1:碳中和行动与时尚气候创新”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行业发展部主任、中国纺织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郭宏钧主持,围绕“时尚产业气候创新”这一核心命题,沿着价值链、领导力、技术这三个层面展开深度探索。
在主题一“价值链:时尚产业气候创新路径”部分, 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上海区域项目主任任文伟分享了其在纺织行业绿色转型的战略与实践。他在分享中指出,纺织行业作为全球供应链最复杂的行业之一,从设计、原料到消费、回收的全链条均蕴藏巨大减碳空间。WWF通过开发涵盖评估、供应链分析、战略结合及政策披露的完整工具体系,已与安踏集团等品牌合作推动绿色转型。例如,与安踏集团的合作包括共同致力于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推动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公众传播等领域的工作。此外,双方还利用水管理创新方法,对供应链进行水风险综合评估,提高供应链应对水风险的韧性,助力产业链上下游推进绿色转型。他强调,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丧失两大挑战紧密关联,需借助绿色生产与消费的协同作用,促使行业实现从‘绿色’到‘精益’的转型升级。
汇丰银行(中国)可持续发展部气候事务总监袁圆以《绿色金融支持纺织行业绿色转型》为题,分享了汇丰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实践。她指出,汇丰已制定净零转型计划,重点推动工业行业转型、加速新经济发展及优化全球贸易与供应链,同时推出与企业融资需求各阶段相匹配的利益挂钩金融产品,并利用公益资金强化跨部门协作,共同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目前,汇丰已与中纺联、WWF等合作推进气候创新项目,未来将深化标准探索与产业链协同,助力纺织行业低碳转型。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LCA研究总监孙丽蓉在《碳足迹数据标准化:从工厂到门店的碳中和价值发现》中,介绍了碳足迹标准化进展,并从工厂端、门店端以及产品端三个方面介绍了过去项目中的碳中和价值发现,探索“碳数据”变为“竞争力”的清晰路径。她介绍,当前已完成碳中和工厂及纺织品评价标准,并正积极推进碳足迹管理体系及DPP数字护照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
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气候变化总监赵俊峰在《范围三核算与管理:纺织服装行业的气候新常态》中强调,范围三排放构成了纺织行业排放的主要部分,其中长产业链和多层供应商管理构成了核心挑战。例如,服装品牌企业在中国推动范围三价值链碳减排,面对的挑战包括供应链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数量众多,分布区域不同,基础设施条件各异。他强调,范围三核算需从“交作业”思维转向减排导向,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数据质量,推动可持续采购、循环经济等实践。随着ESG监管要求趋严,企业需提前布局供应链协同,以应对国内外披露要求与贸易壁垒。
主题二聚焦“气候创新:碳中和领导力”。迪卡侬北亚区可持续发展总监韦伟分享了《迪卡侬供应链脱碳实践》,介绍了迪卡侬正通过各种可持续发展措施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包括制定《2020—2026年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到终端销售,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减碳能力。他强调,链主企业应整合中小企业的需求,积极推动本地新能源项目的开发,以构建完善的配套生态系统。
李宁公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总监刘维以《李宁公司全链路推进气候转型》为题,介绍了李宁从产品设计到供应链的可持续实践。其‘源于自然、自然而染、自然新生、回归自然’的全链路体系,广泛涵盖了生物基材料的应用、实现了无水染色技术(每件节省40升水)、推出了再生纱线产品(已回收1.9亿个塑料瓶)以及降解鞋的研发(土壤中降解率高达80%)。运营方面,李宁北京总部通过光伏覆盖实现了四分之一的用电量自给自足,并成功获得碳中和认证;上海低碳门店则每年减少碳排放3.5吨。此外,到2024年,李宁已收集了90%供应商的碳排放数据,并成功推动十家供应商设定了20%的减排目标。
兰精集团北亚区可持续发展经理刘爽分享了《兰精集团践行可持续承诺》,强调作为纤维素纤维生产商,兰精集团自2019年起制定了科学碳目标,并在2023年更新为1.5度温升标准。集团承诺到2030年,将范围一和二的绝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2%,范围三减少25%,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其“采取气候行动的天丝纤维”通过全生命周期核算、可再生能源应用(泰国工厂100%绿电)及碳补偿,实现零碳声明,并通过第三方认证与透明披露,为下游品牌提供可信的环境价值证明。
主题三“气候创新的锚点——绿色能源与绿色技术”中,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信息数据中心技术专家艾琳解读了《可再生能源绿色环境价值体系与绿证机制》,指出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占据全球总量的41%,绿证作为衡量绿色电力环境价值的标志,自2023年起,中国开始构建新的政策体系,旨在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无缝对接。2024年1-5月绿证交易量达2.88亿张,70%参与主体为制造业,纺织行业可通过单独买证或证电合一方式采购绿电,满足ESG披露、消纳权重考核等需求,目前中国绿证已获RE100认可,为企业国际合作提供支撑。
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负责人梅锋带来《碳循环 - 从二氧化碳到聚酯纤维》的创新实践,介绍盛虹集团开发的碳捕集聚酯纤维技术,该技术能够将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高纯度的乙二醇,进而用于聚酯纤维的生产过程中。该技术减少对化石原料依赖,推动化纤行业向碳循环转型,盛虹正携手产业链制定零碳纤维评价规则,降低成本并推广应用。2024年,盛虹推出的碳捕集纤维荣获国际纺联可持续和创新奖,成为行业标杆。
上海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智慧能源团队项目负责人王源分享《绿色蒸汽新范式——熔盐耦合热泵赋能纺织业低碳转型》,介绍了熔盐储热耦合高温热泵技术。该技术巧妙利用夜间低谷电价进行储能,在白天则高效输出高温蒸汽,从而大幅度削减了企业的运行成本。案例显示,在上海电气集团的实践中,该技术在上海奉贤区工厂应用后,吨蒸汽成本降至223-230元,年减排二氧化碳超500吨,系统综合效率达102%,为印染、化纤等高温用热场景提供零碳解决方案。
碳中和,是纺织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创新,是我们通向未来的必由之路。此次会议的圆满落幕,不仅为纺织行业树立了可资借鉴的转型典范,还成功构筑了跨界融合的沟通平台。通过本次大会,纺织行业展示了在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坚实步伐,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
可扫码视频号点击直播回放

来源 :可持续创新先锋